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 》教案设计2_热讯
乐乐学教研网精心为你收集整理了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教案设计2(精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 》教案设计2,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 》教案设计2相关的文章。
(资料图片)
六年级语文下册《奴隶英雄》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剧本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斯巴达克的勇猛、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受到憎恨恶势力、同情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剧情的跌宕多姿,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品味斯巴达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本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组内的交流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读懂课文,培养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体会人物的品质。
(二)疑点
什么是“奴隶”?为什么要让斯巴达克和狮子斗,和十个奴隶斗?
(三)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老师适时穿插介绍时代背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独特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书课题,解题。
什么是奴隶呢?(奴隶,奴隶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取乐和杀害。)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话剧,描写的就是一位奴隶英雄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位英雄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体会到这位英雄的高贵品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
(1)本文讲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斯巴达克被带到斗兽场,他先打死了狮子,然后又说服了与之决斗的十个奴隶,最后和奴隶们一齐冲出斗兽场,发动了起义。
(2)质疑。(问题相机解决)
(三)细读课文,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全班议答:
(奴隶主的压迫“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要我们做工,饭也不给吃饱。三十几个同伴,叫他们打死了十几个,饿死了十几个。”“他们拿我们不当人,整天逼我们做苦工不算,还要叫我们互相残杀,给他们当把戏看”这是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之一;奴隶们在斯巴达克引导下的觉醒也是起义的又一原因。)
2.你还读懂了什么?(相机解决。)
3.小组讨论:斯巴达克是怎样的一个人?
(勇猛无比,嫉恶如仇,同情奴隶,有鼓动力,号召力)
(出示插图引导观察。)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司令官及贵妇人的傲慢、无聊、无耻;读出斯巴达克对奴隶主的仇恨。)
(四).总结扩展。
你从斯巴达克身上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布置作业
把剧本排练一下,给同学们演一演。
六年级语文下册《奴隶英雄》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恰当的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
3、帮助学生认识“隶、栅、虏”;理解“奴隶、栅栏、俘虏、斗兽场、反抗、残杀”等词语。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2、介绍资料:
角斗士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社会中命运悲惨,被奴隶主强迫着手握利剑、匕首,两两相斗,或者是与饥饿的野兽格斗,以此让奴隶主观赏取乐。角斗的人数,后来增至几十对,最多达到300多对,奴隶主在奴隶血流成河的搏杀中得到变态的娱悦。
二、初读剧本。
“奴隶英雄”指谁?为什么说他是英雄呢?先迅速浏览这个剧本,看主要讲了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舞台布景怎样?
三、再读了解剧情。
请同学们朗读剧本对话,做到读通读顺,并按剧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把全剧分成四个部分,看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从“女今天有会么玩意儿?”到“男斯巴达克。”),通过一对男****隶主的对话,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斯巴达克。这是剧情的开端。
第二部分(从“男(悄声对女)司令官到了……”到“女这才好看!”),讲贵族们观看斯巴达克和狮子角斗,又要他与十个奴隶角斗。这是剧情的发展。
第三部分(从“斯巴达克(把标枪插在地上)弟兄们……”到“司令官……(向武官)告诉他们,不许说话!”),记叙斯巴达克与奴隶们的对话。这是剧情的高潮。
第四部分(从“斯巴达克弟兄们!动手!”到“……杀了出去。”),讲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这是剧情的.结局。
四、分角色读课文。
让学生自选角色,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剧本台词。
五、讨论交流认识。
用剧本中反映出的事实来说明:贵族是怎样对待奴隶的?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六、排演剧本。
明确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剧本的一些基本特点,如:
[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相当于记事文章的时、地、人及环境。
[中间]主体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即台词)。其中括号里的文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神态,属舞台说明。
[结尾]幕落(表示剧演完了,放下大幕,即结束)。
七、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
建议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小说《斯巴达克思》或相关内容的读物。
2、抄一抄,记一记。
领袖的评价
〇马克思说:斯巴达克是“古代史上最堂皇的小伙子”。
〇列宁说:斯巴达克是“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一位最卓越的英雄”。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
2、出声地读课文。注意正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汇报自己的发现。老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共同表现剧本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家印的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小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展开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演戏、看戏。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用老师指导方法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奴隶,奴隶的生活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斯巴达克与众奴隶对话和起义的部分,读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控诉,读出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剧中的情景。
1、指导分角色试读。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
10至15人自愿结组,群策群力研究读好。
四进行表演,相互评议。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精明、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奴隶,奴隶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取乐和杀害。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话剧,描写的就是一位奴隶英雄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位英雄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体会到这位英雄的高贵品质。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斯巴达克被带到斗兽场,他先打死了狮子,然后又说服了与之决斗的十个奴隶,最后和奴隶们一齐冲出斗兽场,发动了起义。)
2.画出不懂的地方,质疑。
三、学习课文
1.默读思考: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斯巴达克是怎样的一个人?(勇猛无比,嫉恶如仇,同情奴隶,有鼓动力,号召力)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司令官及贵妇人的傲慢、无聊、无耻;读出斯巴达克对奴隶主的仇恨。)
四、小结
你从斯巴达克身上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布置作业
把剧本排练一下,给同学们演一演。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奴隶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们起义反抗的必然性。学习从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体会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构想:
本篇课文的教学以自学为主,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道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题目中的奴隶英雄指的是谁?(中等生)
3、简介时代背景: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4、根据剧情的发展,把这个剧本分成四个部分,看看各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全班学生)
⑴通过两个男女观众的对话,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交代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⑵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带上武器。⑶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诉说苦难,激发他们的仇恨,鼓动他们起来反抗。⑷奴隶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
三、体会人物内心,理解课文中心。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2、自己读一读,哪个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互相交流)
3、你认为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奴隶?他是怎样由奴隶变为英雄的?讨论交流。
4、总结中心。
四、小组组织同学上台表演,评出优胜奖。
作业设计:
表演课本剧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奴隶英雄
没有人身自由
仇恨、反抗没有生活保障勇猛起义
没有生命保障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表演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
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
2出声地读课文。注意正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汇报自己的发现。老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共同表现剧本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家印的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小字联系起来阅读。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思考:什么是奴隶,奴隶的生活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
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
2、剧本讲了什么事?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剧中的情景。
1指导分角色试读。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 10至15人自愿结组
四进行表演,相互评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3.了解剧本的特点。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
2.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三)根据剧情发展,将这个独幕剧分为四部分,了解各部分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阅读课文,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的悲惨命运。
(二)将课文分为四部分,了解各部分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
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2.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是奴隶角斗手,后来成为奴隶起义的。他领导的奴隶起义是古代史中被压迫阶级最光辉的一次斗争。这次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马克思和列宁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学生读完课文后,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一件事。奴隶主强迫斯巴达克在斗兽场上与狮子搏斗后,又与十个奴隶角斗,供奴隶主娱乐。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认识奴隶主的罪恶后,带领奴隶冲出角斗场,英勇起义,广大奴隶纷纷响应。时间是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地点是罗马城里,科里色姆斗兽场上。)
(三)自学生字、词。
(四)课文开头介绍布景,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
(“斗兽场四面有很高的铁栅栏,铁门锁着。场内空空的,铁栅栏外是一排比一排高的座位。座位上坐满了罗马贵族男女。开幕的时候,他们正在谈话。”启发学生阅读时注意加粗的词语。从这个布景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斗兽场是供奴隶主娱乐的场所,他们娱乐的内容是让奴隶与野兽搏斗,让奴隶互相残杀,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他们把奴隶和野兽关在斗兽场内,“四面有很高的`铁栅栏”,还要用“铁门锁着”,使更多的奴隶惨死在野兽的嘴里,他们坐在“一排比一排高的座位”上来观看,而且“坐满”了,说明来观看的贵族很多,他们边看边聊天。他们根本没有把奴隶当人看,奴隶的死活在他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五)按照剧情的发展,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男说“斯巴达克”。通过两个男女观众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交代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第二部分:从“这时司令官陪着贵妇人上场”至女说“这才好看”。讲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又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要拿着武器。第三部分:从“武官把一杆标枪丢进栅栏里去”至斯巴达克说“弟兄们!动手!”讲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诉说苦难,激起他们对奴隶主贵族的仇恨,鼓动他们起来反抗。第四部分:从“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至“幕落”。讲奴隶们在斯巴达克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
(六)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奴隶只有起义才有出路。
(二)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及奴隶起义的原因。
(二)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布景”,边读边思考,从这段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说说对“布景”的体会。
3.学生默读第一部分,读后讨论:
(1)从男女观众的对话中,你对斯巴达克有什么初步印象?
(了解到斯巴达克是一个奴隶,是角斗士。他很勇猛,是个大力士。他斗得过狮子,能空手打死牛,空手打死老虎。)
(2)斯巴达克是怎样被捉住的?
(“奴隶主派一百多人围着打他,从早到晚,把他打乏了,才用绳子把他绊倒捉了来。)
(3)从他被捉来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他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们一百多个人对付他一个人,虽然把他捉了来,但是他还打死了他们49个人。)
(4)从男女观众的对话语言中,你能体会出他们是带着什么心情来谈这些事的?
(男女观众是贵族,他们是站在奴隶主立场上说话的。他们是来观看奴隶与野兽、奴隶与奴隶角斗的,他们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他们的娱乐是以牺牲奴隶的生命为代价的,他们的本性是残忍的。)
(二)导读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狮子和斯巴达克打起来了,打得非常激烈,最后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看台上的观众有什么表现?他们说了些什么?这说明什么?
(启发学生读这一部分内容时,要体会到,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又令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要拿着武器。贵族们强迫奴隶跟狮子斗,以此取乐,已经够残忍的了。可是他们还不满足,还要让奴隶们拿着武器互相残杀,使这种野兽的娱乐更为残酷。这进一步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他们的娱乐是建立在牺牲奴隶生命的基础上,他们残忍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也进一步暴露了奴隶社会的黑暗,奴隶的命运是多么悲惨。)
(三)导读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
2.从奴隶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做工;吃不饱;生命没保障,被“打死了十来个,饿死了十来个”。)
3.课文怎样描写斯巴达克在与奴隶谈话时的神态的?他的语言、神态表现出了他怎样的心情?
(斯巴达克说“拿我们不当人”,说这话时的神态是“咬着牙,狠狠地说”的。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奴隶主的仇恨,对自己所处的奴隶地位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他对奴隶主的刻骨的仇恨。)
4.斯巴达克为什么说:“罗马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是我们的仇人!”?
(斯巴达克从自己亲身经历和奴隶们的诉苦中,深刻认识到奴隶主是奴隶的共同仇人,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奴隶们要想生存下去,只有杀掉我们共同的仇人。所以当斯巴达克号召奴隶们“一齐来反抗”时,广大奴隶一致响应。)
(四)导读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说说奴隶们为什么纷纷响应斯巴达克的号召?
(五)认识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六)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斗兽场上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七)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三)根据剧情发展,将这个独幕剧分为四部分,了解各部分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阅读课文,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的悲惨命运。
(二)将课文分为四部分,了解各部分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
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最强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2.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是奴隶角斗手,后来成为奴隶起义的领袖。他领导的奴隶起义是古代史中被压迫阶级最光辉的一次斗争。这次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马克思和列宁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学生读完课文后,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一件事。奴隶主强迫斯巴达克在斗兽场上与狮子搏斗后,又与十个奴隶角斗,供奴隶主娱乐。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认识奴隶主的罪恶后,带领奴隶冲出角斗场,英勇起义,广大奴隶纷纷响应。时间是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地点是罗马城里,科里色姆斗兽场上。)
(三)自学生字、词。
(四)课文开头介绍布景,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
(“斗兽场四面有很高的铁栅栏,铁门锁着。场内空空的,铁栅栏外是一排比一排高的座位。座位上坐满了罗马贵族男女。开幕的时候,他们正在谈话。”启发学生阅读时注意加粗的词语。从这个布景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斗兽场是供奴隶主娱乐的场所,他们娱乐的内容是让奴隶与野兽搏斗,让奴隶互相残杀,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他们把奴隶和野兽关在斗兽场内,“四面有很高的铁栅栏”,还要用“铁门锁着”,使更多的奴隶惨死在野兽的嘴里,他们坐在“一排比一排高的座位”上来观看,而且“坐满”了,说明来观看的贵族很多,他们边看边聊天。他们根本没有把奴隶当人看,奴隶的死活在他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五)按照剧情的发展,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男说“斯巴达克”。通过两个男女观众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交代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第二部分:从“这时司令官陪着贵妇人上场”至女说“这才好看”。讲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又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要拿着武器。第三部分:从“武官把一杆标枪丢进栅栏里去” 至斯巴达克说“弟兄们!动手!”讲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诉说苦难,激起他们对奴隶主贵族的仇恨,鼓动他们起来反抗。第四部分:从“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至“幕落”。讲奴隶们在斯巴达克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
(六)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奴隶只有起义才有出路。
(二)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及奴隶起义的原因。
(二)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布景”,边读边思考,从这段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说说对“布景”的体会。
3.学生默读第一部分,读后讨论:
(1)从男女观众的对话中,你对斯巴达克有什么初步印象?
(了解到斯巴达克是一个奴隶,是角斗士。他很勇猛,是个大力士。他斗得过狮子,能空手打死牛,空手打死老虎。)
(2)斯巴达克是怎样被捉住的?
(“奴隶主派一百多人围着打他,从早到晚,把他打乏了,才用绳子把他绊倒捉了来。)
(3)从他被捉来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他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们一百多个人对付他一个人,虽然把他捉了来,但是他还打死了他们49个人。)
(4)从男女观众的对话语言中,你能体会出他们是带着什么心情来谈这些事的?
(男女观众是贵族,他们是站在奴隶主立场上说话的。他们是来观看奴隶与野兽、奴隶与奴隶角斗的,他们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他们的娱乐是以牺牲奴隶的生命为代价的,他们的本性是残忍的。)
(二)导读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狮子和斯巴达克打起来了,打得非常激烈,最后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看台上的观众有什么表现?他们说了些什么?这说明什么?
(启发学生读这一部分内容时,要体会到,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又令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要拿着武器。贵族们强迫奴隶跟狮子斗,以此取乐,已经够残忍的了。可是他们还不满足,还要让奴隶们拿着武器互相残杀,使这种野兽的娱乐更为残酷。这进一步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他们的娱乐是建立在牺牲奴隶生命的基础上,他们残忍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也进一步暴露了奴隶社会的黑暗,奴隶的命运是多么悲惨。)
(三)导读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
2.从奴隶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做工;吃不饱;生命没保障,被“打死了十来个,饿死了十来个”。)
3.课文怎样描写斯巴达克在与奴隶谈话时的神态的?他的语言、神态表现出了他怎样的心情?
(斯巴达克说“拿我们不当人”,说这话时的神态是“咬着牙,狠狠地说”的。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奴隶主的仇恨,对自己所处的奴隶地位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他对奴隶主的刻骨的仇恨。)
4.斯巴达克为什么说:“罗马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是我们的仇人!”?
(斯巴达克从自己亲身经历和奴隶们的诉苦中,深刻认识到奴隶主是奴隶的共同仇人,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奴隶们要想生存下去,只有杀掉我们共同的仇人。所以当斯巴达克号召奴隶们“一齐来反抗”时,广大奴隶一致响应。)
(四)导读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说说奴隶们为什么纷纷响应斯巴达克的号召?
(五)认识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六)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斗兽场上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七)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3.了解剧本的特点。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
2.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的原因。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奴隶英雄》这篇略读课文属于话剧中的独幕剧。教学这篇课文,应扶放结合,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悟中练说。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本册的两个学习训练重点:“注意搜集有关资料”;“抓住关键语句想开去,进一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能从具体的语境出发,从品读斯巴达克与奴隶们的对话中,体会斯巴达克的勇武、精明、富于反抗的精神。并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预习、自主学习和充分的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精明、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2.学习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了解剧本的特点。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阅读写人的文章时,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话题。
1.谈话: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2.交流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独幕剧的资料,巴达克的故事资料,以及写作的背景等资料。
3.过渡:你知道什么叫“奴隶”?“奴隶英雄”指的是谁?(板书课题:奴隶英雄)
二、初读课文,发现课文特点。
1.《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带注音的字,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注明。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注释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并展开想像。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紧扣本册“学会搜集有关资料”这一学习训练重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课文内容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三、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阅读提示”,明白学习本文的目的。
2.用老师指导的读剧本方法轻声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在阅读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发现了哪些问题。
3.相机指导学生讨论简单问题,整理主要问题,启发思考。
(1)斯巴达克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2)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
(3)剧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读,强化他们对课文内容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初步感知,并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筛选主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四、交流研讨,帮助解疑。
1.指导学生自学。
2.指导小组交流。
3.组织汇报交流。
(1)斯巴达克发动起义的原因--奴隶主压迫,奴隶们觉醒。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斯巴达克的重点词句,把自己体会到的斯巴达克的品质说一说。(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号召力强,勇于反抗。)
(3)引导学生说说本剧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4.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5.你最喜欢剧中的哪个角色?最喜欢他说的哪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抓住关键语句想开去等学过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五、演练释疑,体会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斯巴达克与众奴隶的对话和起义部分。读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控诉,读出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3.进行表演,互相评议。
(教师指导学生排演,表演后让学生进行评价。)
4.表演了剧本之后,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5.老师小结: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在被奴隶英雄的气概深深折服的同时,一定要珍惜今天的民主和谐的生活,要用实际行动感谢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排演、表演、评演,进一步体会剧情的跌宕多姿,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品味斯巴达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阳刚之美。最后总结学习感受,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奴隶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们起义反抗的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的内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体会奴隶起义的原因。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奴隶英雄
二、检查预习。
1.“奴隶英雄”指的是谁?(学生回答后,板书:斯巴达克)
2.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学生回答后,板书:公元前73年)算算看,距离现在有多少年了?(有两千多年了。)课文中讲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板书:罗马)
三、知识介绍。
1.两千多年以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为自己奴隶。
2.斯巴达克是奴隶起义的领袖。列宁称赞斯巴达克是“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一位最卓越的英雄”。
3.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的剧本。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的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就是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四、按照“思考练习”1自学课文。
1.指名读“思考练习”1,明确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
(1)怎样根据剧情的发展,把这个剧分为四个部分?(从开头至男说“斯巴达克”,是第一部分;从“这时司令官陪着贵妇人上场”至“这才好看”是第二部分;从“武官把一杆标枪丢进栅栏里去”至“斯巴达克说‘弟兄们!动手!’”是第三部分;从“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至“幕落”是第四部分。)
(2)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通过两个男女观众的对话,交代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第二部分,讲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又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要拿着武器;第三部分,斯巴达克与奴隶们交谈,启发他们起来反抗;第四部分,奴隶们在斯巴达克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
五、布置作业。
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剧本的方法: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布景和剧情发展的小字要读,表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的小字不要读,要在读对话中,把小字中提示的语气、神情读出来。如:男(悄声对女),读“男”说的话时,就要用悄悄的声音;奴隶甲(发抖),读“奴隶甲”说的话,就要读出他发抖的样子。
2.请九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角色分别为:斯巴达克、男、女、司令官、贵妇人、奴隶甲、奴隶乙、奴隶丙、叙述者。小字由叙述者读。
二、讨论斯巴达克举行起义的原因。
1.指名读“思考练习”2,明确要求。
2.再请九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大家按照“思考练习”的要求,边读边想或边听边想。
3.讨论:用剧本中的事例说明斯巴达克举行起义的原因。(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罗马贵族拿奴隶不当人,把奴隶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他们做工,饭也不给吃饱,许多奴隶被打死,饿死。更残酷的是,贵族们还要奴隶互相残杀,给他们当把戏看。奴隶们不起来反抗,就没有活路了,所以斯巴达克领导奴隶举行起义。)
三、简介斯巴达克起义的结果。
斯巴达克的起义得到了奴隶们的热烈响应,很快组成了七万人的起义军,有力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最后由于武器不良,挡不住罗马军队的疯狂进攻,起义失败了。斯巴达克一直英勇地战斗到死。斯巴达克的光辉业绩永远被人们歌颂。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1.讨论应该怎样读出感情。(读贵族说的话,要表现出他们的凶暴残忍;读奴隶们说的话,要表现出他们由痛苦畏缩到觉悟反抗的变化过程;读斯巴达克对十个奴隶说的话,应亲切有力;最后奴隶们团结起来冲杀出去,要以兴奋、激昂的语调来读。朗读时,还要参考括号中的小字说明。)
2.各自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奴隶英雄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精明、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奴隶,奴隶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取乐和杀害。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话剧,描写的就是一位奴隶英雄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位英雄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体会到这位英雄的高贵品质。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斯巴达克被带到斗兽场,他先打死了狮子,然后又说服了与之决斗的十个奴隶,最后和奴隶们一齐冲出斗兽场,发动了起义。)
2.画出不懂的地方,质疑。
三、学习课文
1.默读思考: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斯巴达克是怎样的一个人?(勇猛无比,嫉恶如仇,同情奴隶,有鼓动力,号召力)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司令官及贵妇人的傲慢、无聊、无耻;读出斯巴达克对奴隶主的仇恨。)
四、小结
你从斯巴达克身上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布置作业
把剧本排练一下,给同学们演一演。
教案点评:
本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组内的交流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读懂课文,培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独特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 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求比值:4∶
化简比:4∶
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巩固练习.
(1)求比值.
45∶72 ∶3
(2)化简比.
∶ 0.7∶0.25
(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
(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写成 ,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2.巩固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2.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②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③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2)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3)如果 =8 , 和 成( )比例.
如果 = , 和 成( )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的电视机价格比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 ,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 ,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5.练习.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 ,需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 ).
1.
2.
3.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天)
特点: 工作总量:“
教材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为我的朋友约翰生日无人过问担忧,而“我”的妈妈出乎意料地买来蛋糕为约翰庆祝生日这件事,赞扬了“我”和妈妈真诚对待朋友,热诚关爱朋友的品质。
设计理念:
1、构建简明的教学主线。
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长彼短的定量。要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学的主线必须简明,教师须从一篇课文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串成一条简明的教学主线,本课的教学,我确定了我与约翰的熟识过程,由相见排斥——相知接纳——相好牵挂。了解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变化,从而体会人物内心和妈妈的美好品质,受到爱的教育和感染。
2、填补文中字里行间留下的空白。
辞藻的华丽,文笔的流畅是有限,想像则是无限的,因此作者在创作时为了文章的精炼,为了留给读者更多遐想,往往会在字里行间留下许多空白,或描述到某一境界就不再做细细铺展,或叙述到精彩之处,便戛然而止。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恰当地把空白填补,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充实、深切的体验,领悟人物特点。
3、以读为本
抓住人物情感变化的句子,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地读。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的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对约翰的态度变化的原因。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方法,并从中体会出“我”和妈妈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受到爱的教育与感染。
教学难点:
1、“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教学策略:
1、以读为主,抓住情感变化,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2、抓住人物描写,探究变化原因,体会人物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温馨的时刻“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在轻轻生日歌的祝福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出现在一间教室的门口,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盛着许多杯形蛋糕,蛋糕上面还插着漂亮的小蜡烛。她的胳膊下面夹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上面打着红色的蝴蝶结。她来到一位头发蓬乱,身上穿着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衣服的 黑人小男孩面前,对他说:“生日快乐,约翰”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说说你看到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一个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强调“窃”“聊”写法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层次。板书:相见——相知——相好
4、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约翰第一次到我们班,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有怎样的反应,“我”的态度又如何?
2、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句子,引导体会:
①出示:“他头发蓬乱,身上穿着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衣服,脚上的鞋破旧不堪,已经张了口。”
“他们很穷,在穷人中也是最穷的,微薄的收入几乎不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引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通过“读——品——读”体会约翰“可怜”“窘迫寒酸。”
②同学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出示“大家虽然还不太确定……有人窃窃私语,嘲笑他的窘迫寒酸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会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的不懂事,缺乏同情心。
——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一句。
③同学们会怎样嘲笑他呢?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读出同学们不懂事,无同情心,幼稚的特点。语气中带有故意、嘲弄的语气。
④“我”对约翰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我屏住呼吸……我特意避开了他的目光……”
——抓住“屏住呼吸”“特意避开”体会我当时的紧张,对约翰的排斥、冷淡。相机板书“排斥”。
4、引导学生简洁概括同学们和“我”第一次见到约翰的态度以及为什么这样对待约翰的原因。
5、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面对寒酸的约翰,“我”和同学们对约翰冷淡与排斥,后来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至四部分,学习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了解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人物内心和妈妈的美好品质,受到爱的教育和感染。
2、学习人物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7—10自然段,思考:“我”对约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①读7—8自然段,了解我对约翰的关注,对约翰态度悄然的变化。
②品读第9自然段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内心情感活动,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又是怎样想的?
③自由读第10自然段,小组交流:“我”为什么决定跟约翰交朋友的语句,体会“我”对约翰的情感变化。
相机板书“接纳”
三、品读第三部分
1、师:不知不觉中,我对约翰的感情悄然发生了变化。约翰再也不会没有朋友了,我要做他的朋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5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我”已经把约翰当作好朋友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出示“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体会“欺侮”,“我”对约翰同情,抱不平。指导学生读好
②“妈妈,明天是约翰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体会到“我”对约翰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③“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悄然溜过。”引导想象:如果你的生日悄然溜走,没人祝福,没人关心,你会怎样呢?——来体会“我”对约翰无法过生日的那种伤感,惋惜,痛苦,担忧,牵挂。
——引导学生用师生对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品读这些句子,体会出我对约翰的真诚的关心,由衷的牵挂。相机板书“牵挂”
4、师小结
简单朴实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读书的时候,要抓住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真情实感。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带着“我”对约翰真切的关心,由衷的牵挂,再来读一读这部分吧!
5、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一切真的如妈妈说的那样会好起来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21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6、学生读后交流。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多么感人的场面呀!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来了。听,妈妈唱着生日祝福歌轻轻地走过来了,杯形蛋糕多诱人啊!漂亮的小蜡烛仿佛正摇曳着妈妈对约翰的祝福呢!同学们,你感受到什么了吗?
7、把最打动的地方读給同学们听一听吧!
8、看到这一切,约翰有什么反应呢?
——出示“在同学们的目光中,……惊慌不知所措。”
①理解“不知所措”,体会约翰为什么会惊慌不知所措。
②指导朗读约翰的惊讶、惊喜、激动。
③此时此刻,意想不到地听到了生日祝福歌,看到了精美的生日蛋糕,约翰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④此时的“我”,也和约翰一样,是多么开心,多么高兴啊!妈妈对我“眨眨眼睛”在对我说什么呢?
——回扣“别担心,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9、师:一位多么有爱心的妈妈呀!孩子的朋友就是妈妈的朋友,虽然,文中对妈妈的描写不多,但一字一句浸透着她对约翰来自内心的关爱,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她对约翰的真情。
四、讲读第四部分
师:每当我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就会想起妈妈那温柔的歌声,想起约翰眼里闪耀的光彩,想起生日蛋糕的味道,那是最美味可口的蛋糕。
1、默读第2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引导体会妈妈对约翰的关爱,才是最美的。
2、深情诵读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
五、拓展延伸
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堂练习(选作一题)
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 我想对你说 “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见 → 相知 → 相好
↓ ↓ ↓
排斥 接纳 牵挂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残阳 铺
江水 瑟瑟 红
可怜
露珠 真珠
月 弓
★ 小学五年级语文《奴隶英雄》教案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故事《奴隶英雄》教学设计
★ 梯形(四年级2)(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 小学六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2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文
★ 小学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 客户不是上帝,员工不是奴隶
★ 《奴隶和狮子》教学设计
★ 4的认识(2)(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关键词:
乐乐学教研网精心为你收集整理了小学六年级《奴隶英雄》教案设计2(精
A股寒武纪盘中跌超10%,现报240 00元。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河南焦作银保监分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
1、要适合自己体质的多种维生素好!更有利于吸收,至于味道可以选择不
一、农村房产证丢了怎么办理农村房产证丢了办理方式是由房屋产权人持本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
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周日表示,该公司尚未准备好在电动汽
韩国人每天要吃掉半斤泡菜,嘴巴不臭的原因竟是它
作者|麦卡编辑|周烨今年618大促,显得有些特殊。2023年以来,“低欲望
6月19日(周一),中信证券的开局颇不平静。先是早盘APP故障半小时,无
南方网讯(记者 潘沈思通讯员 曾晓青)6月15-16日,由广东省交通集团团
新北漂们的很大一部分底气,是来自那个北京之外的备份
6月20日,城投控股(600649)融资买入588 95万元,融资偿还262 75万元
证券时报网讯,工信部发布2023年1—5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固定宽带
甘肃张掖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6月20日18时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6
大家好,小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型战争,关于小型战争介绍这个
中新社深圳6月20日电 (蔡敏婕 岳路建)随着主线隧道最后一段顶板
近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迎来出坞的好日子,国产大飞机C919从上海开
艾迪康控股(09860 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3319 25万股股份,其中